产品展示

银石赛道2018赛事—银石赛道布局演变


银石赛道作为F1的发源地,其布局演变与赛事发展紧密相连。2018年英国大奖赛是该赛道历史上具有技术突破性的一届,以下从赛道布局演变和2018年赛事特点两方面综合说明:

️ 一银石赛道布局演变关键节点

1. 起源与初期(1948-1970年代)

  • 赛道前身为二战军用机场,1948年首次举办英国大奖赛,1950年成为F1世界锦标赛首站赛场。
  • 初期布局保留机场跑道特征,以高速直道和大弧度弯角为主,全长约4.7公里(后扩建至5.891公里)。
  • 2. 安全改造:Woodcote弯道调整(1973-1997年)

    UG环球国际在线登录
  • 1973年Woodcote弯发生8车连环事故后,首次增设减速弯道。后续在61997年多次修改弯道倾角与缓冲区,降低高速过弯风险。
  • 3. 现代布局重塑(2010年)

  • 最大调整是将Abbey弯至Brooklands弯的赛段向内侧偏移,形成如今的2-5号弯组合(高速弯+低速弯混合),并增设观众看台。
  • 修改后单圈长度增至5.891公里,正赛圈数定为52圈(总里程306.198公里)。
  • 二2018年英国大奖赛的布局创新与赛事亮点

    1. DRS区域历史性调整

  • 新增第三段DRS区:在起跑线直道设立DRS区,车手首次可在开启DRS状态下通过Abbey弯(1号弯),提升超车机会。
  • 争议与风险:车手需在入弯前手动关闭DRS(避免空气动力学失稳),否则可能失控。这一设计引发对安全性的讨论。
  • 2. 赛道特性与轮胎策略

    银石赛道2018赛事—银石赛道布局演变
  • 高下压力需求:高速弯道(如AbbeyFarmCopse弯)要求赛车具备强空气动力学效能,车手普遍采用中高下压力调校。
  • 轮胎配方革新:倍耐力首次引入蓝色硬胎(C1),与中性胎(白)、软胎(黄)组成 "最硬配方组合" ,以应对赛道高磨损特性。
  • 策略分化:梅赛德斯车手汉密尔顿仅选1套硬胎,侧重软胎(8套);红牛则储备2套硬胎应对长距离。
  • 3. 正赛关键事件

  • 发车事故:汉密尔顿起步后与莱科宁碰撞跌至队尾,莱科宁被罚10秒。
  • 安全车博弈:第32圈埃里克松引发安全车,法拉利与红牛借机二停换黄胎,梅赛德斯选择延续中性胎策略未进站,导致后期被维特尔超越。
  • 维特尔夺冠:利用安全车后的轮胎优势,第47圈超越博塔斯,以1:30.696刷新最快单圈(第47圈),终结汉密尔顿银石四连冠。
  • 银石赛道布局演变简表(1950-2018)

    | 时期 | 主要变更 | 目的与影响 |

    |--||--|

    | 1950年代 | 沿用机场跑道布局 | 奠定高速赛道基础,单圈速度优先 |

    | 1971年 | 首次扩建,调整部分弯道 | 提升容纳能力 |

    | 1987年 | 固定为英国大奖赛唯一场地 | 结束与Brands Hatch轮流举办 |

    | 1991-1997| Woodcote弯多次修改倾角与缓冲区 | 减少高速事故风险 |

    | 2010年 | Abbey至Brooklands段内移,新增2-5号弯 | 优化车流与观赛体验,延长赛道 |

    | 2018年 | 起跑线直道新增DRS区(第三段) | 增加超车点,策略多样化 |

    总结

    银石赛道从二战机场演变为F1技术革新的标杆,2018年赛事通过DRS弯道应用轮胎策略实验,凸显了现代F1对"竞速与安全平衡"的探索。此次调整虽引发争议,但为后续赛道设计(如巴库沙特街道赛)提供了高速弯结合DRS的参考范本。如需具体弯道坐标或历年布局图,可进一步查阅赛道工程档案。